您现在的位置: 招生考试网 >> 中考网 >> 全国中考 >> 重庆中考 >> 文章正文
 
2009年重庆中考考试时间6月12至14日
整理自:重庆商报 2009-3-27 13:25:53
我市学生中考也将在考后实行网上填报志愿!昨日,市教委公布了今年普通高中招生计划,今年,全市将有19万初中毕业生能升入普通高中学习,市级重点中学将进一步扩招,并首次实行考生考后网上填报志愿。

  毕业考试

  各区县自行组织毕业考试

  据介绍,今年,我市有初中毕业生近40万人,普通高中招生计划19万人,有条件的市级重点中学在去年基础上再扩大1个班。4月18日~20日全市初中毕业生分类别报名,6月12日~14日举行文化考试,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合堂)、思想品德历史(合堂)。升学考试的各科分值为:语文、数学、外语各150分(外语听力30分),物理80分、化学70分,思想品德、历史各50分,文化考试总分700分,另外,中招体育考试以50分计入中考升学总分,普高招生升学分总分为750分。

  市教委副主任钟燕介绍,今年,初中毕业学生的毕业考试由各区县自行组织,市教委中招办不再单独命题,考试科目、日常安排与升学考试一致。

  自主招生

  扩大自主招生考试区县范围

  今年,我市普通高中招生继续实行原联合招生区县“联招”,其它区县自行组织招生考试的办法。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将适当扩大区县招生考试自主权。凡是符合条件的区县,经当地政府申报,市教委批准后,可在本区县范围内自主举办高中招生考试。其余区县继续实行“联招”。据了解,目前江津区已向市教委申报自主招生。

  指标到校生

  指标到校生比例扩大20%

  今年,我市将进一步扩大市级重点中学指标到校的比例。市教委要求,各区县将所辖市级重点中学的高中统招计划从30%提高到50%,按50%的比例分配到辖区内的初中学校。此外,市教委直属中学的高中统招计划仍按一定比例投放到三峡库区的19个区县。同时,将部分招生计划投放到自主招生改革试点区县。

  录取标准

  加大综合素质评价的权重

  据了解,今年还将进一步加大综合素质评价在招生中的权重。钟燕介绍,在50%的指标到校生中,其综合素质评价中公民素养、道德品质达到“合格”,其它四个维度达到“A”等的学生加10分;在50%的指标到校生中,要用5%~10%的指标录取“综合素质评价等级+特长”的学生。“这将进一步淡化以分数作为唯一录取标准的做法,从制度上确保素质教育的推进。”钟燕表示。

  志愿填报

  首次实行考后网上填志愿

  为了确保考生和家长能够按照自己意愿填报志愿,今年参加“联招”的考生首次实行考后网上填报志愿。具体方式为:6月16~18日,考生在家长指导下,通过上网输入考号和个人密码进入“联招”志愿填报网站,考生可以填报市级重点中学三所,区县属“联招”学校三所,还应填写是否愿意服从调配。在填报志愿的三天时间里,学生及家长均可以再进入系统更改志愿。填报志愿结束后,网站关闭,学生不能再进入网站更改志愿。市教委有关负责人提醒,网上填报时,考生及家长一定要认真核对清楚后,再确定提交。

  被录取为指标到校生

  不参加中考可上重点高中

  市教委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市级重点中学50%的指标到校生,仍采取提前录取。但“联招”区县内被录取为指标到校的学生不再参加“联招”报名及考试。

  市教委要求,“联招”区县应在5月15日前结束指标到校学生的录取。“联招”区县内被录取为指标到校的学生不再参加“联招”报名及考试,未被录取的学生可继续参加。这意味着学生有望不用参加中考,就可读市级重点中学。

  区县重点中学按照计划录取学生时,市教委提供了多种录取方式,如可以参考学生初中三年的平均成绩、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级等相关材料,德智体全面衡量免试录取;招生学校对特长学生进行专业面试,再进行综合审核录取等。

  举措

  5条举措防学校暗箱操作

  为了防止学校对指标到校生的录取“暗箱”操作,市教委还要求:初中学校要将当地教委下达的推荐数量及条件张榜公示;由学生自愿报名,公示无异议后,由学生及家长填写自愿表并签字,学校签署意见并盖章;招生学校在新生入学后,还将把学生在校学习表现情况反馈到学生原初中学校和区县教育行政部门;一旦发现有学校弄虚作假,将减少这所学校的指标到校人数;经过审核确定录取的指标到校学生,要在招生和送生学校同时进行公示。市教委中招办有关负责人表示,在选送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及家长志愿,不得选送和录取未经本人及家长签字同意的学生。对选送、录取过程中出现徇私舞弊、弄虚作假等违规行为的学校和相关责任人,要进行严肃查处。

  条件

  符合三条件 可参选指标到校生

  据了解,参加指标到校生选送的学生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具有我市正式户口和就读学校两年及以上正式学籍的应届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六个维度中第1~2项“合格”,第3~6项达到“B”等级以上;综合素质优秀或有特长的学生可优先选送。

  本组稿件由记者 秦健 采写

  • 上一个文章: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资料库
    ·江苏民办高校名单
    ·上海市民办高校名单
    ·黑龙江省民办高校名单
    ·吉林省民办高校名单
    ·辽宁省民办高校名单
    ·内蒙古民办高校名单
    ·山西省民办高校名单
    ·河北地区民办高校名单
    ·2008年全国各地民办普通高校名单
    ·军事院校(对地方招生)排名榜前十名
    ·普通高校农业类院校名单网址
    ·普通高校政法类院校名单网址
    ·医药类普通高校院校名单网址
    ·电子信息类普通高校院校名单网址
    ·财经类普通高校名单网址
    ·师范类普通高校名单网址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编报省级<独立学院五年过
    ·中国校友会网2009年中国大学排行榜汇总
    ·2009中国高校富豪校友排行榜
    ·2009中国高校杰出政治家校友排行榜
    ·2009中国高校长江学者校友排行榜
    ·2009中国高校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校友榜
    ·2009中国高校院士校友排行榜
    ·2009中国高校科学贡献力排行榜
    ·2009中国大学排行榜(501~600)
    ·2009中国大学排行榜(401~500)
    ·2009中国大学排行榜(301~400)
    ·2009中国大学排行榜(201~300)
    ·2009中国大学排行榜(101~200)
    ·2009年中国大学排行榜100强
    ·2009中国大学排行榜20强
    ·2009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隆重发布
    ·2009年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100强
    ·2009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100强
    ·2008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江西蓝天学院榜首
    ·2003~2009东北地区大学前25名
    ·2003~2009华北地区大学前40名
    ·2003~2009华东地区大学前50名
    ·2003~2009西北地区大学前20名
    ·2003~2009西南地区大学前20名
    ·2003~2009年中南地区大学前40名
    ·教育部2009年学科评估高校排名结果
    ·2003~2009年广西区大学前4名排行榜
    ·2003~2009广东省大学前10名排行榜
    ·2003~2009福建省大学前4名排行榜
    ·2003~2009年北京市大学前20名排行榜
    ·2003~2009年安徽省大学前8名排行榜
    ·2003~2009甘肃省大学前3名
    ·2003~2009贵州省大学前3名
    ·2003~2009河北省大学前8名
    ·2003~2009河南省大学前8名
    ·2003~2008黑龙江省大学前8名排行榜
    ·2003~2009年湖北省大学前10名排行榜
    ·2003~2009年山西省大学排行前5名
    ·2003~2009浙江省大学前7名
    ·2003~2008湖南省大学前6名
    ·2003~2009吉林省大学前8名
    ·2003~2009江苏省大学前13名
    ·2003~2009江西省大学前5名
    ·2003~2009辽宁省大学前12名
    ·2003~2009内蒙古区大学前3名
    ·2003~2009山东省大学前12名
    ·2003~2009陕西省大学前10名
    ·2003~2009上海市大学前10名
    ·2003~2009四川省大学前8名
    ·2003~2009天津市大学前6名
    ·2003~2009新疆区大学前3名
    ·2003~2009云南省大学前4名
    ·2003~2009重庆市大学前5名
    ·2009年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前20强
    ·2009年中国一般大学排行榜前30强
    ·2009年中国重点大学排行榜
    ·2009年中国一流大学名单榜单对比
    ·本科专业目录
    ·2009年有资格进行自主招生的高校名单
    ·008年度同意撤销的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名单
    ·008年度需评估的高等学校医学类专科专业名
    ·008年度经教育部审批不同意设置的高等学校
    ·008年度经教育部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学校医
    ·008年度经教育部审批不同意设置的高等学校